噪声是造成工人听力损失的直接凶手,降低工人接触噪声量是预防工人听力损失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现行的保护工人听力的办法都是围绕降低工人噪声暴露量这一核心工作而开展的。但是试图通过简单地、片面性地或局部地采取某些保护措施以达到保护工人的听力不受损坏的目的,其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因而,工人的听力保护是一件非常复杂和繁琐事件,需要社会、企业、工人、家庭的参与和配合,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有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需要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具有道德良心的企业家的人性关怀… …,只有当这些复杂因素能周密地配合并且落实在保护工人听力的细节之处时,工人才能摆脱听力损失的威胁。
作为个体的职工,坚持正确地佩戴护耳器是保护自身听力的最好的预防方法。但护耳器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佩戴
长期坚持佩戴护耳器才能起到听力保护的作用。部分工人在佩戴护耳器的初期会感受不舒服或者不适应,因此佩戴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使用护耳器。其实这种不舒服感经过一定时期的适应后就会消失,因此在使用护耳器的初期,应鼓励自己坚持佩戴护耳器。
二、心理适应
由于佩戴护耳器后,耳塞或耳罩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阻绝能力不同,因此对于以往熟悉的噪声世界,会觉得有些陌生、不习惯,这是佩戴者必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学会适应的。
三、正确使用护耳器
据相关的研究表明经过训练后的佩戴比自行佩戴的防音效果好2.6dB~4dB。因此,工人在使用护耳器前应按照使用的说明书进行佩戴,或者请教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以确保护耳器的正确使用。
在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或者是在工作环境中有特殊的要求,此时在不同的场合中,则各有其适用的防音防护具。例如:
(1)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宜使用耳塞、或耳塞软垫内有液体装置具清凉效果者、或使用易吸汗的软垫套子(但是此时必须非常谨慎,避免气导泄漏,最好是经过声音衰减性能测试较安全)。如果仅单独使用耳罩,则易在软垫下流汗令人不舒服。
(2)尘土较多的环境中:宜使用后即丢弃式耳塞、或使用附有可更换软垫套子的耳罩。如果仅使用耳罩,则在软垫与皮肤之间残留的尘土可能会刺激皮肤。
(3)常常进出高噪声环境:宜使用易脱戴的耳罩或附有头带的耳塞。
(4)高频信号、警告信号或交谈信号听取:由于防音防护具的声音衰减特性大多是在低频时数值较低,而在高频时数值较高,如果为了听取上述高频的信号、警告信号或交谈信号,则宜尽量挑选防音防护具的声音衰减在频率范围内尽量是平均分布的,也就是说在低频有较高的声音衰减值,而在高频有较低的声音衰减值。
(5)噪声源方位的辨别:此时宜使用耳塞,可有较佳的方位辨认感。
注:佩戴护耳器后的新增问题
1、护耳器对警示信号的掩蔽
佩戴护耳器后会掩蔽作业场所的一些警示信号(比如危险警报声、叉车鸣叫声等),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企业应配备视觉警示信号,弥补听觉的不足。
2、护耳器对交谈的掩蔽
佩戴护耳器后会掩蔽交谈的一些内容。工作中要靠交谈来传递信息时,应注意适度提高音量,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3、对耳科病人的影响
工人由于 耳鸣,或者耳部其它的疾病不适宜戴护耳器的,应向企业安全部门说明,避免护耳器带来的不适。
四、作业时间的管理
如果您工作于高噪声环境之中,可以与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对您在高分贝噪声环境工作的时间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做既不增加成本,也不缩短原有工作时间),从而达到对降低噪声暴露量的目的。
工人作业时间的管理需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合,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实现对作业时间的管理:
(1)轮班制:工人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如果噪声暴露量超过容许限值时,企业负责人可以将高噪声的工作分为多班制,由二人或多人轮班去做,缩短工人强噪声暴露的时间。实施轮班制,不改变工人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只是让工人在高噪声作业与低噪声作业之间轮流作业。
(2)工作调换:为避免工人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而导致听力受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每月、每季或每半年)调整工人的工作性质,使工人在不同噪声级别的作业环境中进行工作,以降低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3)调整作业程序:在作业过程中,可以找出整个作业程序中的噪声暴露量较大的作业,并针对该作业进行作业时间调整、程序调整改善或用其它方式替代,以达到减少噪声暴露的目的。 |